直到看到小橋胡同原來的樣子,才意識到問題的“嚴重性”。
這片胡同地處河南省信陽市平橋區平西街道團結路社區。原本塵土飛揚其貌不揚,經過近年來的改造重塑,這里已經成為推窗見綠、出門進園、鄉愁駐留、民俗流傳的特色文化街區,也成了區里乃至市上一張靚麗名片。
按說,也走過一些民俗文化特色街區,相比之下,這個區區1800萬元投資改造出來的胡同片區,根本算不上驚艷,甚至有些細節也還不耐看。
但說“嚴重”,確是個反話,主要是胡同改造前后對比帶來的震撼強、啟發大。
小橋胡同片區面積僅0.25平方公里,含主干胡同3縱2橫,支巷胡同13條,共1300戶、戶籍人口3900人,近160所住宅。這些宅子大多建于2000年前后,那樣式叫一個隨心所欲、風格各異,如果還有風格可講的話。這里三教九流、七行八作,很多外來租戶為的是做生意或陪孩子上學,街區環境根本沒人愛護,如果還有環境可言的話。
更奇葩的是,胡同里到處是蜘蛛網式的電線繩也就罷了,拐過一個彎,主胡同中間竟然赫然杵著一根大電線桿子,像晃人的酒幡一樣,看一眼就讓人醉死。
總而言之,就一典型的老縣城背街小巷。改造前,這個破落片區已成為縣城“鍋底城中村”,周邊到處是大干快上的新興樓盤,它仿佛一塊臭不可聞的狗皮膏藥,人人必欲揭之而后快……所有人都認為它只可能有一個結局:拆遷!
改造后的一處街角,懸掛著幾張黑白老照片,一楨楨定格了當年仍被稱為“信陽縣”時小縣城的日常。老廠房、老工廠門、老鍋爐設備、老信陽茶葉城……如果不出意外,那些老照片也將成為小橋胡同最后的歸宿。
等這些老照片朽壞了,這條胡同是否曾經存在過,就很值得懷疑了。
但人世間就是這樣的,只到學會相信,才不會濫用懷疑。但相信是需要條件的,在人們還看不到小橋胡同潛在價值的時候,她已經顫顫歪歪地來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。
可就算你這地方有些底蘊、有點特色,但在時代洪流的裹挾之下,誰還指望你一條破爛胡同翻出些什么花花?
就在這個當口,竟又有慘劇發生:兩個苦命人先后騎摩托撞到那根大電線桿子上!當時說是一死一傷,其實傷的那個送到醫院,并沒能救回來。
這么個讓人心寒的破地方,活該TMD進歷史垃圾堆吧!
真是驚險時刻。讓人意料不到的是,決策者們劍走偏鋒,竟決心走出一條老城改造的新路子——一個修舊如舊打造文化街區的方案最終殺出重圍!
但這只是一個大膽的設想,并沒有群眾基礎。當時胡同里老百姓的心思,比那些蛛絲電網還亂,怎么可能誰提個想法,他們就當真呢?更別提,街區改造直接動了很多人的奶酪,私搭亂建都得拆除,你請客怎么還讓我買單哩?那阻力可想而知。
為了更直觀地展示變化,決策者在胡同里樹起大顯示屏,一遍遍反復播映街區改造后的模擬動畫。那份溜光水滑的視覺體驗,給胡同居民的視覺震撼是巨大的,但大家也只是當個熱鬧,回去該干嘛還干嘛。
這活兒表面上是挑戰想像力,背后其實還是計較利益。
街道和社區工作人員只得反復上門做群眾的說服動員工作。也是,誰不想居住環境好起來呢,再說除了那點私搭亂建的破爛窩棚,自己好像也沒啥損失,再說了,又不讓自己多出錢!功夫不負有心人,原本板結的冰面漸漸出現些松動。
最難的一戶釘子戶,在房頂私搭的板房里養金龍魚,什么城管執法、危房安全性、文化街區整體風貌,和我有毛關系,誰不知道我那些魚值錢?工作人員跑了二十多趟,愣是連一片魚鱗都沒給揭下來。
直到那一夜的大雨。知道這家只有一位老太太看家,社區管片的小姑娘不放心,夜里12點硬是敲開老太太的門,陪她待到半夜,直到雨勢漸歇,舊房安瀾,老人安心。一老一小這一晚聊了許多許多……
第二天雨后初霽,老太太主動來到社區,詢問拆違政策。管片小姑娘心頭一熱,有譜了,眼淚竟是止不住……
小橋胡同終于等來了晴天。
后面的故事,想必讀者也能猜到,小橋胡同因改造賦能而獲得發展加速度的過程,類似ChatGPT的自我精進,椰風都擋不住。
如今的小橋胡同,青石板、木連廊、綠墻檐,清新古樸,悠閑雅致,有承載非遺文化的陶藝小院,有古香古色的書院茶舍、有淳樸自在的農家飯館,還有剪紙、石畫、草編、炒茶、葉雕等各式文創院落,簡直是民俗手工藝的大集市,真叫人目不暇接、流連忘返。
少不了的,自然還有陶陶然的老人。家家門口的花園小徑是他們嘮嗑的好去處,社區定期組織“最美庭院”比賽,家家較著勁兒美化環境、栽培綠植。環境好了,鄰里也更和諧了,胡同里的房價可漲了不少,就是沒人舍得搬出去。大家眼見著小橋成為城市會客廳,各類節慶活動少不得熱鬧看。估計老人們都會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自豪吧!
可惜是白天來的,聽說晚上亮燈了更熱鬧,各種特色小吃美食,想想都讓人流口水,聽說漢服小姐姐們可愛來打卡了……
走著走著,就來到了甘總的禾木小院。他一直在用鏡頭記錄小橋故事,就一邊在他的院子里坐下喝茶,一邊看他拍的東西。這才有了文章開頭那份“嚴重”的感受。我們經常對眼前事物不以為然,但如果不是今昔對比,又怎知仿佛并不起眼的當下,又經歷了怎樣的滄海桑田?
曾經的小橋胡同,讓人似曾相識,那是普通縣城所在多有的街區樣貌。我們的城市一直在忙著追趕,尤其擅長大拆大建,那是被房地產開發商鎖定的發展路徑,你好我好,皆大歡喜?捎钟卸嗌俦刃蚝Y源稟賦強不知多少倍的老街小巷,已經從地圖上永遠消失了呢?那些終于“高大上”起來的城市,到底是賺了還是賠了呢?
小橋故事是個偶然。小橋胡同并沒有深厚底蘊,更沒有文物古建,她只是千萬條城市巷陌里再平常不過的一個,城市已經要把她遺忘甚至拋棄了。小橋新生更多是運氣成分,這運氣來自一個小小夢想:給這個大步向前的城市留下回望之地……
小橋故事很勵志。高樓大廈并不必然是城市的終極形態,城市也并不是非得長成一般模樣,F在市縣一級很多不倫不類、不土不洋的建筑,過不了多久就會成為混凝土垃圾,只有白蚊才有福消受,可太多了它們也啃不過來。而人,除了要在城市工作生活,更需要在這里詩意棲居,他們需要更多看得見山、望得見水、留得住鄉愁的城市田園。
“小橋”就在我們身邊,需要有識之士來發現,幫她梳洗打扮,更護她周全……
甘總正在這里制作一部有關小橋胡同前世今生的紀錄片,暫命名為《相遇在胡同》?傆X得差了點兒意思。畢竟喝了人家半天茶,無功不受祿,思來想去,一拍大腿——
不如就叫《重回胡同》?
|